新宮正前方天公爐,乃由古銅精鑄而成,爐蓋採天壇造型、爐身九龍纏繞栩栩如生,爐正面雙鶴朝拜,爐蓋邊緣倒懸百隻蝙蝠,象徵天賜百福於萬民,爐腳三獅蹲扛,益顯威嚴。
廟頂矗立一尊高達廿一台尺,寬十一台尺,重十二噸,由青銅所鑄的中壇元帥聖像,於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十四日(農曆八月廿六日)晨七時廿分安座距地面八十一台尺高的太子台頂,更聘請專業燈光設計師加強銅像照明,夜間觀仰更是氣勢滂渤,不同凡響,不僅是『太子宮』精神象徵,現今衍然成為新營市新地標。
廟埕巨大的石獅、石麒麟各一對,擎立護衛著太子爺的聖殿。簷舖琉璃瓦,簷下雀替、花籃吊筒,層層衍生,延伸至廟內,一氣呵成。由三川門到五門的壁堵,則以石雕為主,雕工精巧。
太子宮所保存文物中最為精緻者屬太子元師專用神轎,也是最具特色者,其來源朔於明末清初在福建省篷箂仙庄翠屏山行宮內雕製,究其歷史當初隨太子爺渡海來台己歷三佰餘年之星霜歲月矣!神轎之特色為按置三十六天罡及天庭五大元帥把守陣式,顯現神轎威力,神轎全部漆成金紅色,精巧別緻,裝飾華麗,據說百年前北港朝天宮往台南大天后進香行經急水溪不得渡溪,乃由本宮中壇元帥大顯神威,神轎帶領隊伍涉水面而過溪,神跡傳頌至今,又傳凡有惡疾瘋癲者,若鑽自神轎下過,則天響九雷,惡疾即癒。
除神轎外,太子宮文物尚有銅鏡二面、香螺一對,宣德爐、玉旨勒令聖旨牌...等多項,均由委員會妥為珍藏,計畫於太子宮文物館成立後再陳列供信眾觀賞。
 
新廟天公爐是古銅製造,一體成形,仿天壇形式。
爐頂百蝠倒懸,象徵天降百福。爐身九龍盤繞,雙鶴朝龍。爐腳三獅扛爐,獅子可抑火神。
|